【中阳车评】新能源汽车系好安全带
作者:365bet官网 发布时间:2025-11-02 09:33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日,某品牌MPV在上海市闵行区合川路与漕宝路交叉口行驶时突然被抓获。此前,另一品牌电动车在成都天府大道发生碰撞后起火。一系列火灾事故加剧了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担忧。国家消防救援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引发火灾的可能性与传统汽油车无异。但从事实来看,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火灾事故比燃气汽车更受关注。 这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一旦着火,火势蔓延速度快,火势比传统汽油汽车高。此外,它已经汽油车大规模注册已有一个多世纪了。公众和媒体对汽油车火灾有“正常化”的看法,并被视为“已知的危险”。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保有并没有持续多久,它们常常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加快发展新生产力、推动国家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得益于国家战略引领和企业创新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全球领先优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不仅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更好的结合了行业在全球的领先优势。对当前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的主要情况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充电时自燃、行驶时自燃、停车后自燃等,分析安全事故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动力电池的热失控。其次,碰撞导致电池隔膜破裂,导致电池热失控;由于电池能量过度积累或过度放电,导致锂离子膨胀,造成电池热失控。因此,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关键是妥善管理电池热失控。电池作为高能量载体,无需外部能量输入,即可因异常能量放电而产生巨大破坏力。妥善管理电池热失控,产品质量是关键化。无论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电动电池制造商,还是充电设施制造商,都需要加强质量安全意识和开发,从产品设计、制造、验证、使用等各个方面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同时,汽车企业必须将电动电池、材料、充电设备等纳入供应链,按照汽车供应链流程严格把控,对电池制造过程和充电过程进行监控;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充电设施生产企业必须建立整车级管理流程,确保质量和安全。标准决定品质。有什么样的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品质。尽管过去发生的一系列新车安全火灾事故原因复杂多样,但产品执行标准低也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国家标准还停留在2020年发布的版本,标准要求电池经过控制“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但在实际测试中,有些型号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火灾或爆炸。同时,测试场景的范围还不够。该标准不包括冲击下的测试、快速充电循环后的安全测试等情况,导致部分车辆在极端工况下存在安全隐患。此外,技术升级落后。随着高压快充平台的普及,这一规范并没有解决电磁热衰落等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问题,从而导致产业技术的不同。安全测试标准对于提高电动车安全水平尤为重要毛毡。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强制性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新标准改变了热扩散测试,要求将原来的“火灾或爆炸前5分钟发出热事件报警信号”调整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雾不对居住者造成伤害”;新增底部冲击、快速旋转后安全测试等新内容,这将倒逼企业进行从材料系统、电池结构到全封装集成的全面技术升级,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水平。当然,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并不是孤立的产品质量和标准问题,还必须包括使用中的安全管理。政府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的同时在限制上市产品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定期检查投放的电动汽车的安全状况,将国家工业园区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外,还应考虑向驾驶员和乘客普及安全知识以及对维修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等问题。总之,安全问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安全保障,新能源汽车就跑不快、跑不远。 (作者:杨中阳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付仲明)
电话
020-66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