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四季度经济运行好坏,不仅关系到全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十四五”规划顺利完成、“十五”规划良好开局。现在距离年底还有两个多月,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以紧迫感、只争朝夕跑好“最后一程”,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当前,我们正处于全年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第四季度是收官之年。四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不仅关系到发展目标的实现全年目标的确定,也关系到“十四五”的顺利完成和“十五”的良好开局。在这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刻,我们要走出去,继续努力,努力交出满意的年度经济成果。回顾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总体呈现平稳发展、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5.2%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物价表现有所改善,国际收支保持总体平衡,支撑市场经济的“宏观四个角”运行良好。与此同时,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新生产力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不断缩小。nts继续缩小。这些积极因素为实现全年主要目标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有望实现。但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贸易保护主义普遍存在,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不断加深。从国内发展来看,供给旺盛、需求疲软的特点依然明显。内需特别是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一些企业面临劳动力和运营困难。稳就业任务依然艰巨。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具体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e季度同比增长4.5%,但9月份增速回落至3%,连续四个月下降。 1-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5%,自2020年9月以来首次转为负值。其中,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1%,对整体投资的拖累加深。这些困难和挑战既是短期经济运行矛盾的集中体现,也是当前中长期结构性问题的集中反映。展望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内在逻辑没有改变,经济平稳运行的支撑条件没有改变。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但也要看到,四季度经济面临基数高、外需减弱、以及内需不足。再加上房地产拖累、物价低迷,经济复苏的基础仍需拼凑。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大力度,提高有效性。今年以来,我国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聚焦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保障了经济平稳运行。比如,在消费品贸易政策的支持下,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家具、通讯器材等零售额前三季度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接下来,出台的政策要更快落地、见效,政策效果要更快、更充分地释放出来。同时,还需要增强ffl政策的灵活性和可预测性,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政策。继续努力扩大内需。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广阔的内需市场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坚强保障。消费方面,要实施促进消费专项行动,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的细化政策,拓展服务消费空间,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能力和意愿。投资方面,推动高质量“双创”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大技术改造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等投入,稳定房地产市场,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投资于民”、服务民生。努力应该是m打破经济循环障碍,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加大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企业是经济的主要细胞。当企业充满活力时,经济也会充满活力。当前,不少企业仍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用工和经营压力较大、盈利能力较低等现实困难。要采取更多有针对性、有奖励的政策措施,多措并举解决企业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消除市场准入隐性障碍,全面治理行业无序、不合理竞争,规范经营收费。要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相关政策,关注中小微企业发展。这些企业吸纳了大量就业岗位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要注重政策落实,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现在距离年底还有两个多月,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以紧迫感、只争朝夕跑好“最后一程”,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活动。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熊莉)
(编辑: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