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舌头经济”新赛道
作者:bet356在线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5-10-27 09:45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年来,从淄博的烧烤到延边的烤羊肉串,从天水的麻辣火锅到顺德的双皮,从重庆的冬子火锅到乐山的高跷牛肉,一道特色美食火遍全城的事屡见不鲜。食物对于人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作为覆盖全球烟花爆竹最好的产业,供给产业不仅给人们带来美好生活,更是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餐饮收入40.989亿元,同比增长3.3%。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有赖于国家多项政策的叠加,更离不开广大餐饮业经营者主动了解消费变化的努力。满足消费者需求,积极拓展服务消费场景,不断丰富提升消费体验。餐饮行业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但同时也要看到,无论是消费者的饮食偏好,还是餐饮市场的结构和消费生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多数餐饮企业只有充分认识新变化,追逐创新变革,才能发展和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跟踪需求变化的新脉搏。当前,我国消费需求的个性化、个性化、差异化趋势日趋明显。如今,消费者早已脱离了“全吃”的层面,而更倾向于“吃得好、吃得有价值、吃得有感觉”。 “好”是指对食材品质、工艺等有要求,“值”是拒绝虚高溢价,注重性价比,“感受”就是环保关怀、环保体验、环保消费。作为餐饮企业,面对消费者需求的升级,也需要改变以往普遍的经营思维,在菜品的专业化和体验的新鲜度上发挥智慧、产生新的创意。用好科技,赋能新动力。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提高“人工智能+”消费质量作为重点行动。对于餐饮行业来说,这既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新机遇。例如,供应企业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智能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可开发预约平台、中央厨房、智能终端、餐饮等配套系统。机器人全面提升行业智能化服务水平。可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消费者在品质、体验、服务等方面都能有更多的实惠感和情感价值。寻找跨境融合新路径。这是一个互联时代,体现在消费领域。最突出的是不同业态之间的衔接和融合。同样,餐饮业也必须有这种跨界思维,与传统结合,与文化、旅游合拍。例如,成都的宽窄巷子将川剧的变戏法表演与火锅结合起来;南京大牌侗形成“秦淮小吃非物质文化遗产包”,评弹表演穿插;长沙文和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长沙街的旧景,将大排档升级为沉浸式体验空间文化,还催生了“文和友馆”、“社区照相馆”等文旅IP。餐饮企业要走向“创新”,必须了解消费者趋势、市场趋势。市场环境在变化,新菜品、业态、场景不断推出。当然,前提是从“心”出发,以客户为中心,倾听诉求,优化体验,提高粘性。只要餐饮企业肯努力,敢于创新,舌尖生意一定会更受欢迎。 。原创评论和理论文章可发送至CEPL#ce.cn(#已改为@)。详情请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文。(编辑:年伟)
电话
020-66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