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乘搭“新蓝海”——“双碳”行动目标
作者:BET356官网在线登录 发布时间:2025-11-07 09:58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新华社记者孙爱东王伟刘子同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宣布:“中国将加大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力争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达峰,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今年是‘双碳’目标提出的第五个年头。能源的‘粮仓’没想到,我们今天用来防范的烈日大风,竟然变成了重要的宝藏——新能源。”86岁的齐鹏晓曾是柴达木盆地的一名石油工人。 1957年,齐鹏晓从甘肃来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马拉市冷湖镇打工。他回忆说那时,光是我们脚下的石油就可以算得上是财富的“聚宝盆”了。昔日的戈壁、沙漠变成了能源的“新粮”,柴达木盆地带来了新时代高效节能的能源体系“丰沛”,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位于海西州格尔木市的三峡能源庆余直流二期10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是青海省首个10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今年4月,该项目全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高海拔地区火力发电取得了突破。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22.63万吨,相当于18.86万公顷人工福祉带来的生态效益。达到2.19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达到1.28亿千瓦,占比58.45%。光伏基地建设,新形势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3亿千瓦。与普通大型景观基地相比,“沙格皇”大型景观基地不仅可以提高新能源供给能力,还可以降低建设成本,调整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按照规划,到2030年,我国“沙沟黄”风电光伏基地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55亿千瓦,“西电东送”再谱1500多公里的“新篇章”。只需5毫秒,青藏高原的绿色电力就可以通过“电力快车”闪到中原。 “这是什么概念?眨眼间,青海和河南之间的电流就可以跑几十趟,一秒钟送来的电就够河南一个普通家庭用一年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800kV特高压青南换流站e、工作人员卢金龙介绍说,这是±800kV庆余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起点,是世界上第一条以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 “西电东送”旨在改变东西部能源和经济失衡的局面,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这一做法有了“新篇章”。近年来,庆余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并开工建设后,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让河南人民分享了“减碳红利”。 “西电东送”不仅仅是简单的能源支持,更是通过绿色电力供应帮助东部地区调整能源结构。 “光伏发电、水电等清洁电能汇聚到换流站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大大降低了发电过程中的损耗。陆金龙表示,预计有了这条大输电通道,河南每年可减少碳消耗1500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00万吨以上。如今,通过多条输电通道,青海输电范围已扩大到16个省份。北京大兴机场、粤港澳大湾区、杭州亚运会等都已使用青海绿色电力。2024年4月,总书记时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他表示要“加快新能源体系建设,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加强管网互联互通,提高西电东送能力”。首批两台100万千瓦煤电机组在新疆天山北麓戈壁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安装。通过“风光储一体化”模式,实现新能源高比例输送; 9月,新疆首次将西藏绿色电力发往上海地区。首笔绿色电力交易785万千瓦时,可帮助上海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1万吨……“西电东送”的故事不断“上新”,对于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涌现出一批电压等级高、输电容量大、输电距离远、技术领先的特高压建设项目——准东—皖南±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乌东德电厂电站输电直流输电工程……“电气高速公路”连接能源基地和负荷中心为经济发展“添绿色”。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并安装了数十个特高压交直流工程,跨省跨地区输电容量超过3亿千瓦。在特高压项目的支持下,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从2012年的3.13亿千瓦增加到2025年的20亿千瓦以上。 渤海之滨,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器人穿梭来回;展示车间里,紫色、绿色、蓝色等颜色的钒电解液代表着各种电池所用的原材料……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这家企业正在洗涤发展的蓝海。融科储能成立于2008年,拥有een致力于钒电池储能技术研发和储能设备销售17年。 “企业前期发展比较困难,即使有顶尖的技术支持,研发产品市场也不认可,投入的20亿元研发资金也很难收回。”融科储能总工程师刘宗浩回忆。转折发生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后。风电、光伏产业实力快速增强,新能源存储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能、太阳能发电虽然好,但取决于天气,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储能设备就像一个‘大充电宝’,储存能量并在需要时释放,从而有助于维持新电力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刘宗豪说道。跟随潮流d、融科储能已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电解液生产基地。钒电池产品占全球市场60%,钒电解液销量占全球市场80%。今年,公司自主完成的三座三峡200MW/1GWh储能电站交付完成,推动钒流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促进了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众多新兴产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坚持国家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循环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更好利用我国的制度优势、资源条件、技术潜力、市场活力,加快推进“双碳”建设。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间格局。采盐船往返于青海省察尔汗盐湖,这里是我国最大的大型可溶性钾镁盐矿床。 “秘书长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盐湖提锂领先世界,助力我国新能源发展成为绿色环保、节能减碳的领跑者。”青海盐湖蓝科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成胜介绍,锂素有“白色石油”之称,是电池、光伏等新能源领域的关键材料。这关系到我国新能源产业的主要竞争。公司专注于盐湖提锂技术,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提锂工艺。依托青海丰富的盐湖锂资源,西宁市率先形成了涵盖锂资源开发、电池材料、电芯制造和储能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国内重要的锂电池产业高地。比亚迪、宁德时代、诺德等锂电池企业相继落户于此。统计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7倍和6.4倍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葛总坚信,习近平总书记在落实“双创”中的生动实践五年来,中国以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速度”。绿色能源的涌入,正在展现美丽中国的新形象。
电话
020-66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