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 吴小鲁 因涉嫌重大违法行为被证监会强制出局一个月后,源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源城”)已停牌。 11月10日晚间,圣源诚发布公告称,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票总市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5亿元,触发强制停牌。公司已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退市初步通知书及关于退市相关事项的监管函。除*圣源诚外,今年以来还有两家公司出现类似情况,目前正在处理中。通过交易类型删除程序被删除和删除。在市场人士看来,这表明退市制度改革已显现成效,“凡事都要退市”已成为市场共识,投资者“用脚投票”进一步加速了A股市场最低股的安全。加快问题企业清算不仅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也有利于强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市场力量正在加速。 10月10日,证监会宣布对*圣源诚严重财务造假案进行系列立案调查。因连续三年虚增收入、虚增利润,证监会拟对该公司处以罚款3745.46万元,并对5名责任人员处以共计4200万元的罚款。同时当时,*圣元城涉嫌重大违法行为,被迫离开。上海证券交易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此后,*圣源成股价一路下跌。 10月13日至11月10日,公司股价连续21次跌停,跌幅超过60%,最终触及主板公司主要市值指标。顺带一提,今年以来,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集团”)、大浪高宏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高宏”)等公司被中信证券通报重大违规行为。东方集团和*圣高宏分别于4月30日和11月11日退市。这两家公司退市前均未收到正式的行政处罚决定。自收到首次股票退市行政处罚通知书起的时间退市和退市分别耗时约2个月和3个月,明显快于需要正式行政处罚决定的重大违法行为的强制移除流程。这一现象凸显了资本市场的深刻变化。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郑登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基础,不再盲目考虑重大违规或长期亏损的公司,市场定价日趋理性;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零容忍”,配合退市制度的严格执行,问题公司清算加速。 “对于涉嫌重大违法行为并被迫摘牌的上市公司,投资者首先考虑的是规避风险。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志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流程体现了市场的独立筛选能力,避免了违法企业因等待正式行政处罚而长期滞留在资本市场。去年以来多项指标精准定位了制度违规行为。因为改革,强制退市制度违反了金融、金融、金融、金融、金融、金融、金融、金融、金融、金融、金融、金融金融剔除、交易剔除、监管回避等工作进一步优化完善,数据统计2家因重大违法行为被强制退出、1家违规安置企业并列出现“严严实处”。5月15日下午,《关于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造成损失的,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赔偿。《资本市场》(以下简称《意见》),是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化解风险、强化重要举措。年内,三家自愿退市公司给予现金选择权。股份有限公司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首次判决,投资者胜诉。同时,该案被选为法院示范案例。王志斌认为,要实现“安全退场”和“稳定衰退”,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配套MGA政策或证券法司法解释,以及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回购和补偿责任。对因重大违规行为被强制拆除的实际控制人,将追究法律责任,实现风险保全和投资保护之间的有效平衡。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