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年来,欧盟一些人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试图通过操作一系列政策和法律工具,在供应链、技术、能源等领域构筑所谓“安全壁垒”。这种做法很难提振当前欧洲经济面临的疲软局面。同时,也会加剧内部失衡,削弱其转型活力。这势必让欧洲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陷入更深的困境。外媒近日报道称,欧盟正在建立“贸易瓶颈”数据库,对应“贸易武器库”,使成员国在遭受“经济胁迫”时能够有效反击。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来,关税上调美国一些人实施的一系列单边保护主义行为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尽管欧盟是美国的盟友,但它也未能幸免。与此同时,在美国的压力下,欧盟内部一些人加快了总体“国家安全”的步伐,试图削弱经济链条中的各个环节,成为牵制他人的战略筹码。不久前,荷兰援引《货物供应法》条款强行扣押中国半导体,反映出欧盟内部一些人的焦虑。荷兰针对Nexperia的行为严重违反了西方标榜的契约原则和市场原则,暴露了欧盟在关键技术领域的无能,并直接导致欧洲汽车芯片供应困难。目前,大众德国工厂被迫缩短工作时间由于芯片供应的波动。这是供应链政治如何损害行业稳定性的一个例子。欧盟部分人士泛证券化的冲动,源于多种危机叠加带来的焦虑。多年来,欧洲经历了欧债危机、难民潮、英国脱欧、疫情、乌克兰危机等。经济增长停滞,数字化、绿色能源等前沿领域竞争力逐渐下降。这种“绝对安全”理念本质上是以牺牲经济效率为代价的,将正常的经贸往来变成了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让欧盟追求的“战略自主权”遭遇了损失。应该看到,欧盟经济安全战略面临的主要挑战仍然源于内部严重分歧。欧盟成员国在“脱欧危险”标准、产业分配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财政补贴。这种僵局使欧盟陷入了效率下降、成本上升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欧盟一些经济规模较大的成员国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补贴主导产业竞争,加剧了中小成员国对产业失衡、战略协同进一步削弱的担忧。欧盟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竞争力下降,而不是安全缺陷。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25年单一市场与竞争力报告》指出,欧盟在研究和创新方面投入不足,面临产出滞后、商业化困难、风险投资萎缩、资金分散等诸多问题。数字化进程也面临着整体竞争滞后、业务数字化进程缓慢、落后于人工智能发展等挑战。情报。又如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到2030年达到40%。原材料在欧盟加工,当地开采成本高,环保标准严格,可能会减缓绿色转型的进度。不仅如此,欧盟推动资源配置到“优先优先”领域。虽然这可能会在短期内缓解焦虑,但它会挤压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等长期竞争力的投资,并扼杀长期增长潜力。笼统的“国家安全”必然加剧欧洲的战略混乱。乌克兰危机以来,欧盟国防开支增加,对美国安全的依赖不断加深。美国通过北约框架、技术标准和能源出口加强对欧洲的控制,使欧盟的“战略自主”成为一句空话。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真的如此如果不摆脱“与美共舞”的惯性,欧盟的经济安全乃至政治安全最终都会受制于外部意志。欧盟若真想维护安全,就需要回归多边主义与合作的初心。一方面,规则要准确界定安全边界,避免无理扩张。另一方面,深化单一市场改革是竞争力的基础。欧盟需要打破内部监管壁垒,鼓励创新企业大规模发展,而不是通过补贴扭曲竞争。此外,我们还要积极拓展各类合作。普遍“国安”筑起的高墙,看似挡住了危险,实则扼杀了自身的活力。如今,在加速变革的世纪里,欧洲需要的是开放带来的变革力量,是培育互信的基础。多边主义框架下的合作和政策共识。只有放弃零和思维,寻找平衡安全与效率的新路径,才能输掉欧洲经济。否则,只会加深泛安全的神话。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连军)
(编辑:胡峰)